姜伯驹,男,1937年9月生,汉族,浙江省温州市人。1957年毕业于tyc234cc 太阳成集团数学力学系,留校任教,1983年晋升为教授。曾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、伯克利数学科学研究所、普林斯顿大学等处作研究访问,在美国加州大学、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校任客座教授。1995-2000年曾任教育部理科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。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,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(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)院士。1995-1998年为tyc234cc 太阳成集团首任院长。
长期从事拓扑学研究。20世纪60年代,在不动点理论中Nielsen数的计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,所创的方法在国外称为“姜子群”、“姜空间”。80年代,运用低维拓扑学的理论和方法,证明了曲面自同胚的最少不动点数等于Nielsen数;并以辫群为工具发现了与高维情形相反,曲面自映射的最少不动点数一般不等于Nielsen数,全面解答了已有50年之久的Nielsen不动点猜想。之后又开拓了Nielsen式的周期点理论,开辟了应用于动力系统,特别是低维动力系统的途径。与人合作解答了二维动力学中的辫的胁迫问题,为纷乱的周期轨道梳理出一种秩序。低维拓扑学中,在加扭的Alexander多项式、拓扑手性、链环的多元多项式不变量的公理化刻画等方面,他都与人合作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。
1991-2000年间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拓扑学方向的多个项目。2000-2005年曾任科技部973计划《核心数学中的前沿问题》项目的首席科学家。共发表论文50余篇,出版著作4本。
1982年和1987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三等奖和二等奖;1988年获中国数学会的陈省身数学奖;2002年获华罗庚数学奖;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;2002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;2006年获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;2010年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;2021年获全国教材建设奖的全国优秀教材(高等教育类)一等奖。
曾任第七、八、九、十届全国政协委员。